Wednesday, April 14, 2010

曹仁超的传奇人生

5th, Feb 2010

以5000港币起家,到现在拥有近两亿的身家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做实业,只靠投资。在香港,他被称为“平民股神”和“草根股神”

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欢 实习记者 印青 发自香港

在曹仁超先生面前,你会觉得拥有财富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。

从他的嘴里,总是能听到“发达”、“赚钱”这样的字眼。女儿读到硕士,不想继续读了,他觉得很开心,因为在他看来,读太多书也未必能发达,他会拿李嘉诚、李兆基还有自己来举例,说明读书和发达之间并没什么必然关系。

他的一生宛如一部TVB的电视剧:一个内地来香港的小孩子,努力打拼、刻苦上进,加上天赐机遇,得以实现亿万身家。在他的故事里,有和金庸、林行止的恩恩怨怨,也有人至耳顺之年、最终投身慈善事业的回归之举。

他以5000港币起家,到现在拥有接近两亿的身家,在这个过程中,他不做实业,只靠投资。
只有中学学历的他,在香港第一财经大报《信报》上开设了“投资者日记”专栏,这已经成为香港普通投资者的指南。

在他的专栏里,从来不忌惮分享自己失败的故事,当然更有成功的例子以及对整体趋势的看法。老曹摸索出一套曹氏“趋势投资法”,也因此在香港获得了“平民股神”、“草根股神”的称号。
面对这些称号,总是笑眯眯的曹连连摆手,直呼“不要相信我”,“我也会看错,但我会找很多理由支持自己的看法。”

即便在香港,曹仁超先生也未必是最成功的投资家,但他的身上却镌刻着一代香港人的共同记忆。
他就是一部粤语片式的传奇。

你若做工,我就不嫁给你

老曹被香港媒体冠以“平民窟走出的股神”,但这个股神却有着一个显赫的家族。
1947年,曹仁超出生在上海。他的祖父是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,堪称大买办家族,因为厌恶国民党的统治,最后选择了留守上海。

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曹仁超未曾感受到家族的富贵,却赶上了时代洪流的巨变。1950年,朝鲜战争爆
发,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
祖父安排曹仁超父亲一家前往香港,这有着“避风头,看形势”的味道。却不料风云突变,大陆开始公私合营,家族资产一夜蒸发。

在香港,曹仁超一家也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。由于父亲病故,老派的祖父担心儿媳妇带着家族的股票嫁人,于是收回了曹父在香港的股票。

母亲带着3个儿女和一万元存款开始挣生活。她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至少接受完中学教育,3兄妹只好开始顿顿一碗鸭血、半斤豆芽、两砖豆腐的生活。

多年后,已经是富豪又热爱美食的曹,绝对拒吃高档法国大菜里的血鸭。

孤儿寡母的日子并不好过,隔壁阿姨丢了件金饰,找不到便来搜他的身,理由是“你家这么穷,偷金也是迟早的事情”。类似的事情还很多很多,邻居丢了包公仔面,都会先来曹家算账。

身为长子的曹仁超受不了这种遭人轻视的生活,中学毕业后即闯荡社会,把读书的机会留给弟妹。他的弟弟,后来成为在香港很受人尊敬的港大医学院的名教授。

1949之后,很多上海企业家南迁香港,纺织业成为上海人集中的行业。曹仁超自然进了纱厂工作,随后又转到假发厂。

这两段打工日子都没坚持多久。曹仁超发现,这样在工厂里上班,看不到发达的希望——在40多度的气温里光着膀子、只穿大短裤苦干一天,只能挣到一份血汗钱。

更重要的是,他结识了一位女朋友(现在的太太)。他感觉这个温柔的女孩很像自己的母亲,于是他对女孩说:“我现在开始追你,追到娶你为止。”

得到的回答是“黐线”(粤语,意为神经病)。

曹开始了自己的疯狂追求,很多年后,他又把这股拼命精神用在了分析股票上。

女友终于被他打动,条件是不能在工厂做工,而是要打一份穿西装的工。

变身“超人曹”

在朋友的介绍下,老曹带着对女友许下的富贵承诺——“去希尔顿吃饭,上半岛食雪糕,搭的士入龙华吃烧乳鸽”,开始进入证券业,先干学徒,从擦桌子打开水做起。同时他还在外面帮人打字、教英文。

他确实做到了,但薪水只能支持半个月。年轻人对金钱没概念,老曹必须得找点赚外快的事情再干干。

机会出现了,证券公司的资料室里有很多年报,都是英文的。英语很好的曹看完之后和客户侃侃而谈,得到赞许后他觉得“这或许是条路哦”。

于是,他开始给报社投稿,最终得到《明报晚报》编辑林山木的青睐,用了几篇之后相约面聊,颇为投缘。

林山木,这位英国留学归来的潮汕才子,后来有着另一个响亮的笔名——林行止,他以专栏而闻名,在金庸退出传媒江湖后,被称为“香江第一健笔”。

老曹的真名“曹志明”,曹仁超这个笔名也来自林山木——林惊讶于曹照相机一般的记忆力,对财报当中的数据能过目不忘,于是给他起了笔名“曹仁超”(即“超人曹”的反读)。

林山木后来和《明报》老板金庸在办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,开创了香港最好的财经报纸《信报》。几年后曹仁超也追随而至,随后入股5%。

林行止的政经专栏和曹仁超的“投资者日记”专栏,成为《信报》闻名香江的两大品牌专栏。

多年之后,《信报》被出售给“小超人”李泽楷,林曹两人随着林山木的一篇专栏而分道扬镳,令外界唏嘘不止。

成败间悟“势”

曹仁超有过两次惨痛的投资失败的教训,而他也从来不忌惮分享给外界:

第一次,他在林山木介绍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,市场上有大量的消息,他跟风之快可以达到一天成就27单。买的是什么股?不知道。只是市场消息这么说,而且也赚到钱了。

1971年,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,曹仁超判定这是大利好,当时他已经拥有20多万资产,加上港股走好,他又借了20多万,拿着50万全部杀入,却没想到3个月就亏到只剩8000元。

遭遇平生第一次最大打击,老曹倒是沉得住气,还依然请公司职员去浅水湾大吃。他的理念是:明朝再来过,关键是要趁年轻豪一把,30岁之前大可以进取一点,反正身家也不大。

一年多之后,曹仁超卷土重来,身家又有了50多万港币,那时候香港普通人的薪金才300港币。

有了这么多身家,到底怎么来的,还是不清楚,但这段时间他读了很多关于技术分析方面的书。

到了1973年,他在港股1200多点时开始担心是不是出现泡沫了,但老板觉得没问题,对他的犹豫感到不满,换人另做,将全部身家3000多万投入股市。

1973-1974年间,中东石油危机爆发,原材料价格上涨,全球经济衰退,股市大受打击。恒生指数由最高时1775点暴泻至1974年12月的150点,跌幅高达91.55%。

老板破产了,曹仁超在菲律宾开始了自己的蜜月,他觉得自己的头脑实在太灵光了,却没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迎来最为惨痛的经历:

他买入和记洋行,当时和记从38元一路跌到7元,他觉得时候到了,从7元一直买到1元。直到有一天朋友告诉他“和记明天就要破产了”,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错误。

那一夜,他没脸回家,在海边反复徘徊,想到自己除了炒股票什么都不会,眼睛近视,连的士司机都干不成,公司又刚刚倒闭,直到想起家中的妻女,才拉回了跳海的心。

几经股市磨难后,曹仁超总结出了自己的心法——“把准趋势,追涨杀跌。”

这种迥异于常人的思路,让他获得了丰富的回报:比如1997香港回归之前,他曾经看好香港房地产市场,购入大量地产股,最终赢得30倍以上回报。

在挑选股票时,他独创了“牛眼投资法”。他认为,在先行把握市场大趋势的前提下,挑选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当大潜力的行业,再从中挑选升幅潜力巨大的二线股。理论上,5年内只要射中牛眼6次,每次获利100%以上,就算最初只有万元本金的投资者,都可以坐拥百万元资产。

1971年和1974年的重大亏损之后,曹仁超学懂了止损。“止损也许会错过了赚大钱的机会,但是它令你不会再一次失去大部分的财产。”

至于“追涨”,他的看法是不要轻易言退,只有这样才能赚取最大利润。

曾有一次,他从媒体上看到胡锦涛主席要支持造船业,就在一块钱的价位买了中华造船业,“赚了200%之后我已很开心离开,后来发现原来可以赚大约25倍。”

在他看来,投资股市如同打仗一样,先要做足功课,看准大趋势,并制定战略,将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充分运用,再配合眼前形势,严守纪律,临危不惧,方能胜出。

富爸爸和笑爸爸

给《明报》写稿的时候,有一次同事间聊起老板的作品《鹿鼎记》,他好奇问了一句:“这个韦小宝啊,是我们新同事么?怎么不介绍给我?”

同事狂笑而去,他还在纳闷。

生活中的曹仁超是一个相当“无趣”的人,打过一天的高尔夫就再不去了,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炒股,看各种相关材料。

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,看CNN等财经新闻,再上几十个国内外网站,才开始下笔写稿。

现在的曹仁超,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。回首来时路,他发现拥有巨额财富之后,回馈社会更重要,“西方人认同回馈社会,以赢取别人的尊重,我希望中国人亦早日进入这个层次,不以物质夸耀财富,而以自己对别人的帮助,去标榜成就。”

他把财产作了处理,除了留给妻女的那一部分外,剩下的资产都要投到慈善事业中。他的精力也逐步用在了慈善上,“北京农家女”项目就是他的资助对象。

香港的“散户股神”开始渐渐归隐。在这位追求趋势的投资者看来,“中国正在行大运”,他现在又开始苦练普通话,尽管会让内地记者听到抓狂。

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,他写道:“中国鲜见有作家发达,所以太多小说强调金钱带来的烦恼。他们误以为烦恼与财富有关,但其实问题的重点,在于我们 对金钱的态度!不论你是股票市场的赢家抑或输家,均须明白:没有金钱,我们很难感到幸福,因此人人必须拥有一定财富才可快乐。惟金钱达到一定水平后,更多 的财富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感,则是事实。”

曹仁超认为,人生最大的投资,其实是投资于子女身上:当一个明白事理的父亲,做他们的导师兼好朋友,拥有幸福的家,做个“笑爸爸”。

Sunday, April 11, 2010

曹仁超投資者周記:避热趋冷 投资之道




4月6日,周二。复活节刚过,我老曹正好利用假期整理一下手上数据,顺便纠正一下大部分人的谬论,证明所谓「投资专家」的推介成绩如何。

过去十三年投资专家大力推介的大热门股,原来都跑输大市,持有十三年仍有亏损【表】;反之,1997年很少人留意的江西铜业(358)、青岛啤酒(168),尤其是海螺水泥(914),升幅却极之惊人。我老曹在此提点大家──不要追热门股,今天的冷门股才可能是未来十年升幅极大的股份。

美元调整后将恢复强势
去年12月开始,投资大方向是在美元强势下就商品、黄金、债券、股票及房地产等制定投资策略。去年12月我老曹提议减持商品、黄金及债券,至于股票则是「Buy on dip」,并估计恒指在19000点至23000点之间上落。上月美国通过医疗改革,长期不利美元,上述影响应长达未来几个世纪;最近外市场把握上述机会压一压美,但相信美元很快又再恢复强势。

过去十年,真正出现牛市的是天然资源及新兴市场(例如金砖四国);OECD国家股市由日本、美国到欧洲,都只是上落市,没有出现真正牛市。今天连天然资源价格亦不便宜,新兴市场股票亦一样。经过去年反弹后,由于巴西及俄罗斯过分依赖天然资源,相信系咁先;中国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;印度股市亦不便宜。2009年起最大改变是中国由出口大国改为消费大国,去年美国人消费10万亿美元、中国人消费1.75万亿美元,未来十年中国人消费每年可上升20%,形成电视机、电子消费品、汽车、房屋等需求十分殷切。可惜这类股份目前P/E已太太太太高矣。

去年股市上升,是中、美、英、日及更多国家央行大合奏,齐齐向金融市场注资的结果,促成股市狂升。今年4月又如何?经过2007-08年狂泻,以及去年3月至今年3月大升后,相信道指亦由狂跌暴升期重返平淡无奇期。

4月宜停一停、抖一抖
食有时,睡有时。去年3月通街都是便宜货可捡,今年3月能够买得落手的股份已不多。我老曹认为,超过三分二股份已昂贵,余下三分一或多或少有些缺点。4月或者是停一停、抖一抖的日子。

许多人都希望学习投资技巧,不少人更开班授徒。其实,要做投资明星,适当培圳是必需,其余则讲天分。每年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有多少人毕业?但有多少个周润发、刘德华?二、三十岁的人或者需要培训学习投资技巧,但五、六十岁后的成功投资者,其买卖方式许多时同他的生活态度接近,一切皆如此自然,而非睇什么走势。

中国自1979年取得美国最优惠国地位,人民币1994年同美元挂钩……。可以讲,中美关系愈来愈密切。自2007年10月开始美国出现次按危机,2008年中国大量工人失去职位,同年11月中国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方案,到2010年1月中国同东盟互订自由贸易协议;换言之,自2009年开始,中美关系又开始疏离。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、今年美国向台湾售武、奥巴马接见达赖喇嘛,以及Google退出中国、人民币价之争等等等等,中美经历三十年良好关系后,目前又进入疏离期。中国能否不再依赖美国市场为GDP提供增长动力,改为依赖内需及新兴市场(例如东盟)?目前仍然言之过早。

中国仍有十多年繁荣期
外国评论员认为,中国目前经济情况类似1920年代美国或1980年代日本;利用偏低价及高速城市化,令GDP高速增长,最终引发1929年华尔街危机或1990年日股熊市。有意见认为2007年是A股高峰期,到2009年中国房地产狂升已是强弩之末,中国经济进入外强中干期。我老曹不同意上述分析,因目前中国经济只是类似1980年代香港的经济转型,由依赖出口转为依赖消费,应该还有十多年经济繁荣期。

日本房地产早在1960年代已开始快速上涨,迎来战后第一轮繁荣期,到1985年日本房地产市场已经历了两轮繁荣期,然后进入第三次繁荣期。反观中国房地产大规模市场化1998年才开始,即使把1980年至1998年那次亦算进来,亦只是进入第二轮繁荣期。

1985年至1994年日圆升值200%,2005年至2007年人民币只升值22%。1985年日本人均收入相当于当年美国人63.8%,1987年已超过美国,1994年更达美国人均收入的一点五倍(来自日圆升值);反之,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只等于美国人10%,在可见将来亦不可能超过美国。

然而,今天中国楼市确有泡沫存在,如不好好化解,必然影响经济健康,一如1981年香港,但绝非1990年日本。

1929年华尔街危机后,凯恩斯主张政府大量增加开支去填补私人消费及企业投资的减少,并在1933年将自己的主张寄给新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,1934年获接见。不过,凯恩斯的主张到1937年才付诸实行,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全球,直到七十年代引发恶性通胀为止。其后以佛利民为首的货币学派抬头,1980年被新上台的列根总统采用……。直到2008年金融海啸后,全球政府财赤达GDP 5.6%,十倍于危机之前,凯恩斯理论又再盛行。

去年3月开始美股又上升,踏入今年4月,我们是否面对美股反弹完结篇?过去一年美国人均收入减少1.7%、消费品升1.3%,道指却由去年3月至今上升超过70%,主因是政府动用接近1万亿美元资金救市。去年美元价回落,但去年12月起又回升。

美国十年期债券息率见3.87厘,但由去年11月3.23厘至今已上升20%(如同2008年12月的2.03厘比较,债券跌幅不细也);技术上看,如升穿4厘息便十分麻烦。反之,美债息率由2厘升至4厘这段时期,虽然不利债券,却有利股市(资金由债市流向股市)。

市场估计,联储局同欧洲央行到明年才会加息,但今年4月起不再向金融市场注资,情况有如去年8月中国人行的做法(宽中带紧的货币政策)。估计今年全球GDP上升4.2%(美国2.8%、欧洲1%、亚太区不包括日本8.9%)。通胀方面,中国及亚太区升幅较大,美国及欧洲则不大。未来股市出现大幅上升的机会只有20%,因为美国负债太重,而且信贷市场仍未复元,加上刺激经济政策已用尽。欧洲面对消费力疲弱,亦看不到有大作为。日本似好非好、似淡非淡,仍面对通缩压力,而且政府负债太重。中国仍在努力解决过热问题,货币政策仍在逐步收紧中。香港房地产则面对另一泡沫,政府正开始着手应付。

股市升跌系货币供应而非利率
常记「三R」理论──即Right time, Right place, Right thing。例如2000年买金,2003年买豪宅,2009年进军资源股、内房股、内银股。

2001年上半年我老曹曾批评那些「银行加息股市跌,银行减息股市升」的理论,因事实并非如此。例如2001年1月至03年6月美国减息,美股到2002年10月才上升,港股到2003年4月才上升。2004年7月起美国一直加息至07年初,美股同港股在这段日子却大升。2007年9月美元开始减息至08年12月,美股却一直下跌至09年3月。上述事实粉碎了「银行加息股市跌,银行减息股市升」论!

到今年又有人在电视台上说「加息股市才上升,减息令股市下跌!」有时真的被这些「财经演员」激死!

其实,答案早在1973年出版的 The Stock Market: Theories and Evidence 一书内,该书由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H. Lorie联同另一位芝大副教授Mary T. Hamilton所撰。两位教授分析过去一百年美股表现后,结论是货币供应改变而非利率升降,才是影响股市升降的真正原因。由放松货币供应到股市上升,其时差可以从零到二十一个月,平均是八点八个月。反之,由收紧货币供应到股市下跌,其时差由零到十一个月,平均六个月。1929年9月华尔街发生危机后,联储局要到1932年3月才开始放宽银根,令道指到1932年6月才止跌回升,即使1929年9月至1932年利率不断下降。到1936年7月,联储局又再抽紧银根,到1937年3月股市又回落。联储局到1937年12月再放宽银根,美股要到1938年5月才止跌回升。

滥发货币未必触发CPI上升
不过,这次贝南奇在2007年9月已开始放宽银根,为何美股要到2009年3月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才上升,时差竟达十八个月?The Stock Market一书不是认为:一、利率升降不能影响股市升降;二、货币供应改变可令股市升降吗?2001年9月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,为何日股并没有止跌回升?另一位作家David Durand在Growth Stocks and the Petersburg Paradox一书中认为:股价除了受货币政策影响外,更受P/E及纯利增长率影响。在高P/E及企业纯利增长回落期,即使增加货币供应亦不能改变股市方向,上述便可解释2001年日本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却未能令日股上升的理由,以及2007年9月联储局虽然立即放宽银根,股市亦只升多两个月便大幅回落的理由,因为2007年10月股市P/E太高及企业纯利进入回落期,令放宽货币政策失去效用。

事实上,在高利率期一样可以出现经济泡沫,例如1970年代;在低利率期一样可以没有经济泡沫,例如三十年代的美国。透过增加货币供应令股市上升,必须有以下条件配合才可︰A. 股市处于较低P/E水平;B. 企业在可见将来纯利进入上升期。在两大条件配合下放宽银根,股市才可止跌回升。

许多人担心美国货币供应大升后迟早引发通胀(指消费物价指数上升),不少人更以1970至80年金价由35美元升上850美元作为蓝本。1979年底雪茄伏上台,到1981年把利率抽升到CPI升幅之上2厘,才成功控制美国通胀率。七十年代美国的经验令人们认为︰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必然引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,利率必须维持高于CPI升幅2厘才能压制通胀率。上述又是以偏概全的观念,因为在五、六十年代美国政府一样滥发货币,却没有引发CPI大幅上升。

另一以偏概全的观念是︰增加货币供应必然造成资产泡沫,例子如1985至89年日本以及2005年8月至07年10月的中国。真的吗?但2001年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,为何没有引发另一场资产泡沫?2007年12月美国政府大量增加货币供应,亦没有带来资产泡沫。

货币流速影响更大
通货膨胀其实是指流通货币增加,而非指消费物价指数上升。1914年联储局未成立前,美国实行金本位,理论上应该没有通胀,但1913年前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仍有升有跌。美国联储局成立后,理论上今后应没有通缩,各位又如何解释1930年至1939年的通缩?事实上,政府增加货币供应,上述货币如用作购买黄金则令金价升,如购买商品则令商品价升,如买物业则楼价升。在新兴国家,由于不少人仍需要多买食物、衣服等必需品,货币供应一旦增加,CPI亦必然上升。反之,在发达国家,新增货币极少用作增加购买食物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,因此即使货币供应大升,CPI升幅仍极之有限,例如去年3月起美国新增货币便主要用作购买股票。较货币供应影响力更大的是货币流速(即金钱从甲手里流向乙,再流向丙……),上述对CPI的影响力大于货币供应。货币流速又往往受资产价格升降影响,例如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香港因楼价回落令香港货币流速大减,继而引发通缩。


成功在于决策与坚持
收到一位年轻读者来信。他自认读书成绩不好,但对财经兴趣十分大,每天花六小时或以上看财经节目、听财经电台及看财经报纸,并希望我老曹收他为徒。这位年轻人所犯的错误就是太注意财经新闻(Too much attention given to Financial Media),我老曹以此为职业才须如此。作为一般投资者,每天花三十分钟注意财经新闻已经足够。成功的投资在于「决策」与「坚持,例如2009年3月港股出现一浪高于一浪后,你有没有买股票后一直坚持,直到趋势改变为止?每天花六小时看财经相关电视节目或听电台或看报纸,反会令自己心情十五十六,无法坚持下去。卖出甲股(因有利可图)买入乙股,最后留下的投资全部都是蚀本货;当股市开始下跌时,由于不肯止蚀令亏损日渐扩大,此乃80%投资者常犯错误。割掉亏损、留下赚钱项目,是投资入门的第一步,但多少人做得到?「追落后」乃投资者常犯错误,但对「underperform」的股份overconfidence,却是人之常情也。

曹仁超投資者筆記:熊二反彈進入浪B調整

2009.3.30

3 月29日,周日。OECD估計今年全球貿易將減少9%,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差嘅一年(日本2月份出口已減少近半)。環球化嘅大趨勢開始倒退,保護主義在抬頭,各國政府藉着不同理由禁止別國產品入口;上述問題能否在即將開會嘅G20中解決?今年初已有四百五十三隻貨櫃船(相等於全球載貨量11%)因訂單不足而在海上擱置。IATA估計,今年全球航空公司將虧損47億美元,載運量減少6%,為七十年來航空業最嚴重嘅一次衰退。

股票長線未必跑贏債券
Research Affilliates主席Rob Amott提出,由1980至2008年,投資二十年期國庫券者到2009年1月止仍跑贏標普五百指數……。再以1969年為起點至2009年呢四十年投資二十年期債券者仍跑贏標普五百!再返回十九世紀,由1802至1900年,其中首六十八年債券跑贏股票;整個十九世紀計算,股票才平均跑贏債券2.5% 一年【圖】。由1901到2000年,才出現股票每年贏債券9.89%,升幅主要喺1932到2000年,好大因素同通脹率有關。過去二百零七年(由 1802年到2009年),投資股票同投資債券回報率其實接近!Rob Amott否定長線而言股票跑贏債券論!人們認為股票長線跑贏債券,只係因為我地剛完成1982至2007年嘅美股超級大牛市而已;如拉長D睇(例如二百零七年),並冇證據支持上述理論。情況一如1802至1870年整整六十八年債券跑贏股票一樣(因嗰時上市嘅美股規模仍相當細)。股票跑贏債券期由 1932年開始,到2000年結束,嗰段日子係美國經濟高速成長期,2000年起債券又再次跑贏股票。

Manage your Money for Good Times or Bad!好多人响牛市中龍精虎猛,喺熊市中死蛇爛蟮。上述態度並唔啱,正確態度响在牛市中應冷靜,熊市中更應小心。熊市唔係偷懶嘅日子,因市場內仍有大量可逾50%嘅股份,例如上周表現出色嘅節能股。CRB指數由2月底開始回升,踏入3月唔少原材料股亦在回升中。上周蓋特納提出嘅「有毒資產計劃」(簡單D 講,係由政府及私人合共出資7.14美元、FDIC提供85.7美元貸款,去持有每100美元有毒資產,將其重組)獲市場良好反應;整個計劃涉及向銀行購入1萬億美元有毒資產,令銀行重新恢復貸款能力,相信可繼續推動股市向上。

鄧普頓資產管理麥樸思認為「牛市」已經開始(各位宜留意,反彈浪由A、B、C組成,上升浪由1、2、3、4、5組成。响未出現1、2、3、4、5上升浪前,未可肯定牛市重臨)。我老曹睇法係,熊市二期第二次反彈剛完成浪A,進入浪B調整,完成調整後再進入上升C浪。

上周分析員估計今年第一季標普五百企業純利較去年同期下跌34.9%(1月1日估計只跌12.5%),如按估計純利推算,今年標普P/E係十二點七倍,仍屬熊市二期嘅P/E。

過去我老曹批評滙控(005)管理層採用passive management(得過且過管理法),令滙控財政陷入目前困境。有幾多投資者何嘗唔係採用passive mindset,而令自己陷入危機(包括我老曹手持二萬股滙控,喺得過且過心態下冇及時止蝕,而令虧損擴大)。即時反應响投資方面十分重要,千萬不可養成得過且過嘅投資心態。家吓恒指與RSI仍然同步(convergence),未出現背馳,即後市經調整後仍然係向上炒。

油價有機會35美元見底
RBS Greenwich Capital Markets Inc. 北美洲國際貨幣策略負責人Alan Ruskin認為,今天美元一如羅馬帝國結束前嘅貨幣,正在逐步貶值。中國為咗減輕所持美元購買力嘅損失,正大量購買硬資產,包括礦藏及石油資源,令近月銅價、油價大幅回升。資源股成為今年股市嘅少數亮點。值得注意嘅係,1929至32年玉米價格回落80%後,到1937年玉米價格較1929年最高位高出 20%;由1932至1937年玉米價格其上升五倍。上述情況會否發生喺今後資源股身上?!油價由去年聖誕至今已上升43%,如企穩50美元一桶之上,年底上望60美元。

1937年3月道指見194.4後回落。1938年2月紐約證券交易所立例︰拋空只可在前成交價後兩個價位(即唔准拋空者照價質貨),道指由1938年3月低點98.92回升至10月150點左右,其後道指就喺呢個水平上落(期間正打緊第二次世界大戰)。1937年3月至 1938年3月道指跌幅接近50%,媲美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嘅跌幅。1938年羅斯福透過政府大量投資去穩定經濟;2009年奧巴馬嘅做法亦一樣。道指會否由2009年3月6日低點6469點(恒指由2008年10月27日10676點)開始,進入長期上落市?

債券大王格羅斯認為,依家經濟正面對三大危機:一、去槓桿化;二、政府加強對金融業監管;三、反環球化(即保護主義抬頭)。佢已出售所有股份,並把資金投放响債券上(包括公司債券)。

另一位知名人士彼得.林奇(前富達麥哲倫基金經理)認為,喺熊市一期中揸債券係正確,但依家已進入熊市二期,佢認為只要精於揀股,响未來五至十年優質股仍可以跑贏債券。大家可留意其著作 One up on Wall Street。

上述兩位都係投資界泰斗。現階段我老曹傾向同意彼得.林奇嘅諗法,去年11月起已實行揀股唔炒市策略。例如油價由去年7月147美元回落到聖誕節前低於40 美元,今年起期油(oil futures)價格由去年7月嘅倒掛(期油較現貨油便宜)到今年重新出現contango(交易延期費)。最近遠期(2016年12月)合約成75美元一桶,代表油價有機會喺35美元見底,重上60美元。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係中國政府全力「保八」,以便每年中國經濟可吸收一千八百萬新增勞動人口……。中國開發銀行已同意借出100億美元作為深海探油之用,以確保每天獲十六萬桶石油供應;另借出150億美元畀俄羅斯國企OAO Rosneft Oil Co.及借100億美元畀另一俄羅斯管道公司Transreft,作為俄羅斯答應未來二十年每年供應一千五百桶石油到中國嘅條件。

新資本主義制度正形成
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發布「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」全文,提出中國汽車產業2009至2011年八大發展目標,並加以量化。一、2009年汽車業銷量力爭一千萬輛,保持年增長率10%。二、取消限購汽車嘅唔合理規定。三、結構得到優化,一點五升以下排量家用車佔市場40%以上份額。四、通過兼併重組,形成二至三家產銷規模超過二百萬輛嘅大型汽車集團、四至五家產銷規模超過一百萬輛嘅汽車集團。上述汽車集團共佔市場份額90%以上。中國境內汽車集團數目已由十四家減少至十家以內。五、自主品牌汽車佔市場份額40%以上。上述發布令上周內地汽車股表現出色。

3月24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《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金融衍生業務監管的通知》,要求國有企業「巨無霸」必須審慎運用金融衍生工具。去年下半年中國遠洋所持FFA(遠期運費協議)虧損40億元;東方航空公司响航油套期上虧損62億元;中國國航亦虧損68億元;中國中鐵、中國鐵建,仲有香港上市嘅中信泰富(267)喺澳元金融衍生業務上亦虧損不菲。今後國有企業必須清理金融衍生業務,以及嚴格限制國企從事呢方面投資活動(例如必須獲有關部門批准,才可從事海外期貨業務)。

德國經濟部長Karl - Theodor zu Guttenberg上周响《金融時報》發表嘅「A new era of accountable capitalism」,值得大家細讀。我地必須接受格蛇時代已經結束,一個負責任嘅新資本主義制度正在形成!全球正面對一個漫長通縮危機而必須 downsize。唔少國家採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,令本土貨幣滙價回落。當上述成為集體行為後,結果只會令各國貨幣滙價此起彼落,並令商品價格回升(去年第四季起商品價格已上升唔少),3月9日開始我老曹亦加入推介資源股嘅行列。凱恩斯理論到1970年代已支離破碎,因美國經濟無法擺脫滯脹;佛利民主張嘅供應學派,今天亦面對同樣命運。聯儲局向金融制度大量注資,只可產生短暫效果,高失業率問題並無法解決。擔心美國已患上「日本病」,即經濟時好時壞,但大方向仍係下滑。

英國通脹將回落
上月英國通脹率急升引起恐慌,例如麵包加價11.2%、肉類升15%、水果升13%、天然氣升33%,電力升18%……;上述升幅由英鎊滙價去年10月至今蒸發25%所引發,令所有入口貨上升,但並非通脹率重臨;估計一兩個月後英國通脹率又再回落(因需求下降)。

中國今年1月出口跌26%,2月減28%;日本1月出口少35%、2月挫49%;加拿大1月出口降34%。全球貿易量都在萎縮中。美國過去六個月出口以年率 44%速度下降,入口則以年率51%速度下降,下降速度媲美大蕭條時期;美國外貿赤字減少嘅理由係入口大減。去年7月開始美元滙價上升,令美國出口不振,因各國紛紛將本國貨幣貶值,情況有如1930年代,自2007年11月起美國亦步入類似1990年1月日本嘅情況。過去嘅全球衰退,六個中有一個由信貸收縮引發;四個中有一個由樓價回落引發;三個中有一個由股市大跌引發。1960至2007年喺二十一個國家中共出現過一百二十二次衰退。衰退係常見嘅事物,冇乜大不了。由信貸收縮引發嘅衰退一般長達二年半,由樓價回落引發嘅衰退可長達四年半(如樓價跌幅大於30%)。只有三大因素同時出現,才會令衰退沒完沒了,例如日本。UCLA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估計,美國失業率將一直上升到2010年,最高可達10.5%。

■多謝馬羅女士16000元、幾位捐款1000元嘅讀者及一位捐款300元嘅讀者;上述款項已在上周四代為滙上,應很快收到農家女技術訓練學校發出嘅正式收據。